初来乍到的新生们穿梭在大学校园里,离开了熟悉的家,面对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少了父母的帮助和陪伴,迎来了不一样的压力和挑战。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节奏、新的同学和朋友、都将成为你全新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够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并能积极地帮助他人。
一、如何面对进入大学的不适感?
进入大学,是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然而,大学生活与之前的中学生活存在巨大的差异,大学为同学们提供了时间上、金钱上、安排上、学习上的自由,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然而,在新环境中,也可能为同学们带来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我们很可能会体验到紧张、焦虑、孤单等感受,但这种时期的体验是十分正常的。
应对方法和建议:
1.调整关系:尝试着去结交一些新朋友,可以试着在宿舍里、班级里、活动中主动认识新的朋友,通过他们提供的支持来让自己慢慢适应环境。
2.优化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每周定期去跑步、遛弯,学习新的生活技巧(洗衣服、整理衣物等)。
3.调整学习:要建立新的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被动读书改为主动求学。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图书馆、网络、老师、同学),积极调整,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二、如何面对在大学的孤独感?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是由于人们没有获得足够的、令自己满意的社会联结,而导致的不舒服的情绪体验。刚来到大学,由于入学时间较短,还没有和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有些同学远离家乡,饮食和生活习惯与原来有很多的不同,需要重新适应。这些都可能会让一些同学产生陌生感与孤独感。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缓解这种孤独的感受呢?
应对方法和建议:
1.寻找支持:同学们可以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在新的班级、社团中找到志同道合、禀赋相投的同学,让友谊的小船载满暖暖的情谊,冲淡那份孤独;也可以和远在家乡的父母、昔日的好友视频通话,让爱和关怀浇灌有些寂寞的心灵。
2.与自我连接:多理解和接纳自己。通过写日记、瑜伽等建立与自我的联结。
3.寻找存在的意义:寻找存在的意义,会激发我们产生一种使命感以及产生对学校、国家的归属感,这时候孤独也会很容易消散了。具体来说,就是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可以参加各种团体和社团活动,为其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等,从而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生活?
初入大学,你会发现,学校里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形形色色的社团、组织,它们构成了你与他人沟通、接触的桥梁,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但是,活动和社团、组织也并不是参加地越多越好,一个时刻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是:该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平衡工作和学习呢?
应对方法和建议:
1.积极争取:大学学习与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在努力学习知识之余,我们要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社团活动是开拓我们的人脉资源,培养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积极地去参加这些活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担任班干部、服务班级同学,而不要因为过分地担心时间精力的不足而放弃去参与活动或参加学生工作。
2.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你担任了学生干部或者参与了社团活动,一定记得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会时间管理。规划好工作及活动时间,尽量不要与学习时间有冲突,这样就能保证学习的效率,你也不会因为今天没有利用好学习时间而懊恼。
3.学习为重:如果在你已经减少了不必要的娱乐活动,也不存在浪费时间的情况下,你仍旧觉得两者很难达到平衡,一定要以学业为重,因为大学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应当做好的一个基本,所以如果两者确实存在冲突的话,将学习放在首位,把学业完成好,才是更加重要的。